《论语》札记4

学而篇 第五章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阅读全文

《论语》札记3

学而篇 第四章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阅读全文

AI已至,如何面对时代的洪流?

早上在食堂吃饭时,听到旁边的人聊起武汉自动驾驶出租车剐蹭行人事故。之前没有关注这个事情,具体情况我不清楚,只是听人聊起。后来上网才大概了解了一下,事故本身并不复杂,一个行人因为闯红灯与自动驾驶出租车发生轻微碰撞,并无大伤。只是因为事故涉及到自动驾驶汽车,才被炒的沸沸扬扬,大家的眼球都是盯着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出租车在武汉发展迅猛,已经大量部署运营,号称武汉已成为全球最大自动驾驶运营服务区,真假还有待查证。我好奇的是他们接下来对这一事件的评论。

阅读全文

《论语》札记2

学而篇 第三章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阅读全文

《论语》札记1

学而篇 第一章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阅读全文

苏珊娜:一个卑微女人的逆袭人生

毛姆《刀锋》中主要讲述了六个人。埃利奥特,代表社会上层名流;伊莎贝尔和格雷,代表社会中产阶级;拉里,代表中产阶级中的叛逆者,寻求一种特立独行的超脱人生;索菲,代表中产阶级中的滑落者,面对巨大打击一蹶不振直至沉入深谷;苏珊娜,代表社会下层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奋斗步入中产阶级行列。

这六个人中,只有苏珊娜起步于社会最底层,而其他五个人的人生起跑线都起码位于中产阶级水平。他们的人生走向各不相同,但从毛姆在书中所流露的情感来看,他最欣赏的肯定是拉里,其次便是苏珊娜,到了伊莎贝尔和格雷,已经说不上欣赏了,甚至还夹杂着一点点厌恶和不屑,至于埃利奥特,更多的却是挖苦和鄙视,索菲更多的是同情与好奇。

阅读全文

毛姆《刀锋》读后感

在毛姆的《刀锋》中,每个角色都如同漂浮在命运长河中的一叶扁舟,各自承载着对生活、爱情、财富和修行的不同追求。

毛姆以他独特的笔触,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一幅细腻的油画,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韵味。

埃利奥特,一位社会的名流,对财富和声名的追求如同对生命的渴望一般强烈。他的虚荣心如同一个无底洞,永远无法满足。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着名利,却忘记了真正的生活是什么。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极度的虚荣和欲望所驱使的人,是如何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极度的空虚与孤独的。

阅读全文

中山公园游记

周六闲来无事,约欢哥一起逛中山公园。

约好的上午十点在公园西门碰面,但我疏忽了中山公园位置的特殊性,早上按照地图上的计划行程出门坐地铁,结果出站时就开始排队安检,出站后立马又是一次安检,去中山公园西门的途中又遇到了一次安检,等到了西门跟欢哥汇合时,已经是上午十点二十分了。

欢哥为人宽厚大度,对于我的姗姗来迟似乎也在意料之中,一笑置之。我们俩经过公园门口的最后一次安检,终于踏进了中山公园的神圣疆域。

阅读全文

毛姆小说《刀锋》之名的由来

刀锋:The Razor’s Edge。The Razor’s Edge在英文当中是一个短语,除了表示剃刀边缘、刀锋之义外,还有千钧一发的含义,形容处在危险之中。

那么,把刀锋作为书名,毛姆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毛姆在小说的扉页引用了一句印度吠陀文献《奥义书》中的一句话,似乎隐晦地指出了“刀锋”这本小说的主题。

阅读全文

关于锚点提示的一点补充

关于培养微习惯的锚点行为选择,有几个度量因素:物理位置、发生频次、主题目的。

1、物理位置:新习惯发生的地点要跟锚点行为发生的地点相匹配。比如,我想培养的“工作日下午做广播体操”习惯发生的地点在楼梯间(因为有电梯,步梯的楼梯间很少有人走动),而我选择的锚点行为“去卫生间”发生的地点在刚好在楼梯间附近的卫生间,出来卫生间转个弯就到楼梯间,很方便。这就是物理位置的匹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