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跟一个来京初次谋面的朋友吃饭,中间聊了不少,涉及到产品、互联网环境、区块链、知识图谱、解决问题的思路、人生价值等话题。

我自己是感觉受益匪浅,增长了不少见识。所以说,还是要经常跟朋友多交流,说不定就会碰出一些思想的火花呢。

关于产品

优先去市场调研客户,把业务模式走通,这很关键。一开始,技术和产品都不是最重要的,业务模式和客户才是最重要的。

开始时不注重深入客户,验证业务模式的可行性,而是埋头钻研技术、闭门造车,到后来发现业务模式走不通,产品卖不出去,就走到了死胡同。

朋友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很有借鉴意义。他们就是优先关注客户和验证业务模式,先把业务链条打通,一开始不求技术和产品多么完美,等验证通了再发力在技术和产品上。

这个思路是对的,目前的互联网创业也只能采用这个思路:快速验证、迅速迭代。

整个的互联网节奏不允许我们一开始在技术和产品上精雕细琢,必须快速推出去,然后通过市场反馈来迭代。技术和产品自认为再好,没有人用,就没有价值,没有反馈,就没办法进化。

之前公司做产品的思路,在这一点上是要深刻反思的。

关于互联网环境

中国的互联网环境,我认为还是蛮残酷的。整体上就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要么吃掉别人,要么被吃掉,这是一个血腥的商业战场。

想独立运作一个小而美的公司,不参与血腥的商业搏杀,在这个环境下是机会渺茫的。你不接受资本的狂欢,就很难在残酷的竞争中胜出;而你接受了资本的加持,就很可能身不由己,一路狂奔下去,要么冲上圣坛,要么冲向深渊。

我一点都不喜欢这样的环境,但这就是事实。事实就要接受!

朋友比我要乐观,也可能是他比我更了解这个战场的规则和人情世故。有时候,投身于其中,才能看到真相。说不上对与错,这就是存在的合理性。

人生是一场修行,而创业更是一场修行。如果看重过程,而不再纠结于结果,也许就会释然很多。

关于区块链的前景

区块链的价值,我们能说出一大堆: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开放性、匿名性、智能合约,等等。

但真正落实到项目上,为什么这么难?在中国的环境下,如果没有公权力的介入,你单靠技术说这个东西是可信任、不可篡改的,人家信不信?

没有公链的参与规模,就很难形成大众的信任链条。但公链要想形成人群爆炸的规模,就必须依靠虚拟币,而这个在中国的环境下是一个敏感地带,所以公链不好玩起来。

对于联盟链,虽然可以搞成多方参与,但如果没有官方机构的介入,也存在大众信任的基础。当然,官方参与,或者一些互联网巨头参与其中,也可以提升联盟链的信任度,但这是不是违背了区块链的核心思想呢?那这样的区块链还是区块链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毕竟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互联网技术也要在国情下去运作。

最近大大表了态,区块链这个事情还是大有前景的。区块链这种跟金融领域强相关的技术,如果国家层面不布局,而单靠下面的一些创业公司搞来搞去,是很难成气候的。你搞来搞去,上面一个政策把你全打翻。所以,区块链要想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没有国家层面的加持是玩不转的。

关于知识图谱和图形数据库

之前听说过知识图谱,但没有具体了解过。朋友给详细介绍了一下原理和具体应用,立刻大有收获。

知识图谱主要是用来建立实体之间的关系的,这里面重点就是“关系”。可以把“知识图谱”理解成多关系图,其中节点代表实体,边代表实体之间的关系。而图形数据库就是存储这种关系型数据的最佳媒介。

为什么我之前一直听说过这个概念,却没有动力去学习一下呢?因为实际工作场景中没有涉及到啊。

工作相关的知识获取,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朋友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了关系推理的问题,就会想办法寻求解决方案,找到知识谱图这个途径自然不难。

所以说,要做事,要以问题为导向。技术倒是其次的,只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而已。

关于解决问题的思路

能感觉到这位朋友思维很开阔,做事很灵活,确实是做事的人。

他分享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很有借鉴意义。

来了一个需求,有一定的技术复杂度,脑子中没有最佳的解决方案。

先去网上找相关的主题迅速浏览一下,比如浏览了十篇文章,或者是去一些著名的技术论坛看相关帖子,里面会提到各种各样的解决思路和具体方法。

大概统计一下这里面各种方法的占比,选择其中占比最大的技术方案。对这种方案再重点调研一下,它的大致实现步骤,它的优势和劣势,有哪些成功案例?这些都调查完了,对这个需求的整体实现方案基本已经成型,剩下的就是技术实现的问题。

这种思考模式很好,很多有经验的技术人都是这么做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具体行动之前把来龙去脉调查清楚,在脑子里形成框架,再行动就胸有成竹,成功的几率就大得多。

关于人生的价值实现

这个话题就比较随意和发散了,属于聊天的附带话题。

其实,就是每个人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不要盲目崇拜,也不要盲目自卑。每个人的特点都不一样,关键还是看你想得到什么?马云有马云的价值,莫言有莫言的价值。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一样,没必要盲目攀比。

但不管每个人做什么,追求卓越、不断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样人生理念都是一致的。千万个人有千万条路,这都没有关系,也不存在孰优孰劣的区别。只要每个人选对了自己的路,并沿着这条路坚持走下去,总会遇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

写在最后

最后,我要反思的一点,就是自己在待人接物的方式上还是比较欠缺,情商低。

之前做技术做太久了,不是很在意这一点,或者说是意识到了但也没有努力去改变,不愿意在人际交往的一些细节上去费心和打磨。

虽然跟我熟悉的朋友知道我这个弊病,一般不会跟我一般见识,但在初次前面的朋友面前,还是要多加注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