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过四十,感觉很明显,有一股向下的力量拉着你走向深渊。人生的路走了很远,该看的看过,该走的走过,该追求的追求过,突然间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路在何方?对工作无所谓,对情感无所谓,对生活无所谓,只剩下麻木不仁与放浪形骸。中年油腻男是不是就是这样诞生的?

曾经在朋友圈看到这句话:“人到中年,不是在学习成长,就是在变油腻,两个ING,必居其一。”颇有感触,人到中年,无趣的事情越来越多,有趣的事情越来越少。如何让自己在中年还保持清新脱俗,成为一个像我一样的中年人实际而迫切的人生挑战。

四十岁以后,对新兴事物的接受度越来越低,看着年轻人刷抖音、玩王者荣耀,不亦乐乎,自己却连尝试的兴趣都没有,突然感慨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怎么连玩都不会了呢?

下了班只想着安安静静地做饭吃饭,饭后就去公园里散散步看看天,遇到好看的风景掏出手机拍上几张,但也只是静静地躺在相册里自己欣赏,朋友圈分享的欲望越来越低,觉得为什么要向别人展示自己的生活呢?别人的点赞与评价对于自己越来越无所谓,乐也罢,愁也罢,只愿过好自己的生活,并不想向别人展示证明什么。

看到好看的影视剧,也会乐得手舞足蹈,拍大腿叫绝,但也只是自得其乐。静静地读书,让思想暂时脱离现实生活的桎梏翱翔于自由天空,仿佛要飞上天际,俯视着这片土地,观看着芸芸众生,有一种自由的快活和惬意。

一个非典型中年人的生活也就如此了吧,正所谓哀乐参半。

2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部老电影《哀乐中年》,说是老片,是因为这部电影上映于1949年,够老了吧,但七十多年前竟然可以拍出这样高水准的电影,艺术性和思想性都超越时代,算是一份惊喜。

影片描写了一个民办小学校长陈绍常的人生历程,特别是中年以后所遇到的人生困惑、迷茫以及超脱。

陈校长年轻时创办了一所民办小说,从十二名学生开始,辛辛苦苦,默默耕耘,最后发展到六百多名学生,也算是事业小成。可惜妻子早亡,留下三个孩子,他既忙于工作,也拉扯孩子,生活不易。但好在他天性豁达乐观,热爱生活,跟周围人的关系很好,生活虽然忙碌,也很充实自洽。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人,逐渐走入社会开启他们的事业,老陈的生活框架悄然发生着变化。

其一,三个孩子先后成家,逐渐脱离了原生家庭,老陈越来越感到孤独。他之前跟小女儿聊家常,聊以慰藉,最后连小女儿也成家忙于自己的小家庭,陪老爸说话的时间越来越少,最后逼得老陈只能到墓园对着亡妻的墓碑诉苦。

其二,大儿子事业有成,甚至成了社会名流,按说老陈应该高兴,但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对儿子所谓的社会名流的生活感到诧异和不适应,喝酒、打麻将、假大空的演讲,都让他跟这种不真实的生活格格不入。

其三,大儿子为了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让父亲辞去小学校长的职务,回家专心做老太爷。老陈整天无所事事,闲的百无聊赖、生无可恋,最后实在是受不了这种等吃等喝等死的生活状态,又跑回学校重新走上讲台。

其四,当老陈宣布要跟比自己小许多的年轻姑娘刘敏华相恋结婚时,家庭矛盾达到了炙热化。儿女们宣称要是父亲执意不按照他们设定的老年生活按部就班地走向墓园,就跟他断绝关心!靠,断绝就断绝!不让老子寻求人生幸福,要你们这帮儿女有什么用!老陈毅然决然搬出了大儿子给他准备颐养天年的豪宅,然后跟可爱勇敢的小刘结婚,过上了他们的小日子。

老陈梅开二度,人生从中年又重新开始。

影片中有几句台词非常经典,值得回味一下。

当老陈为儿子所迫辞去校长职务回家颐养天年,寂寞孤独,百无聊赖,跑到墓园坐在忘妻的墓碑前诉苦。这时遇到刘敏华,小刘劝导他重新回到学习工作,说了下面这句话:

“我老觉得中国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最宝贵的是中年。”

当老陈跟刘敏华互表爱意,准备相恋结婚,遭到全家的强烈反对,甚至以断绝关系相威胁,老陈有些苦闷和犹豫不决,这时刘敏华对他说了下面这句话:

“你以为他们就能代表年轻人吗?绝对不是,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罢了。”

当老陈的大儿子在父亲还很康健的情况下就花费巨资给他准备好百年之后入土的墓园,而老陈和刘敏华带领学生去郊外春游无意中闯进这块“陈氏墓园”时,刘敏华给老陈说了下面这句话:

“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的这么重要,而不讲究怎么好好地活下去。”

当老陈最后毅然决然地跟刘敏华结合,搬出大家庭开启自己崭新的生活后,面对美丽的风景和活泼可爱的孩子,老陈发出了这样的人生感言:

“我现在才知道生命的可爱。在我的面前不管是一片云、一条河、一颗树、一把土,我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是活的。”

总之,这是一部适合青年、中年、老年各个年龄段看的优秀影片,虽然拍摄年代久远,但里面探讨的人生课题却一点也不久远,也许就在我们身边。

3

前天晚上跟豪弟视频聊天,差不多聊了一个多小时。不经意间聊到中年人的一些人生困惑以及年轻时一些人生选择的孰对孰错问题。说了很多,实际上最终也没有什么明确的答案,因为人生本来就很复杂,不是靠一些简单的道理就能判断孰对孰错的。

豪弟是我的初中同学,当年因为关系铁就义结金兰,以兄弟相称。后来又在同一个城市一起上的大学,学校相距不远,平时就可以串门,周末也可以结伴游玩。毕业后参加工作,虽然各忙各的,但他的工作属于天南海北的销售工种,所以也能时不时地流窜到我所在的城市,喝上一顿酒,畅聊一下人生近况,所以关系经年不减。

他毕业后最开始到乡政府上班,作为最基层的公务员一阶一阶地向上攀登,但天性自由洒脱的他不堪于忍受沉闷单调的工作生活,选择了出走,到郑州公司里干销售员,虽然照样从基层干起,照样辛苦,只不过拥有了一些天南海北的自由和洒脱。

后来在郑州认识一安阳的女孩,结婚后在安阳买房安家。再后来有了孩子,似乎生活的脚步在有条不紊地前行。但是常年的出差生活逐渐疏远了夫妻间的感情,最后变得无法维持,闹得沸沸扬扬之后以离婚结束,孩子归了豪弟。唉,人生呐,怎么能一帆风顺呢!那两年是他的人生低谷,却也因此成长成熟了许多,少了一份年少轻狂,多了一份岁月沉稳。这也许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吧,无关乎对错,只关乎经历和成长。

再幽深的山谷,只要不倒下,也有穿越的一天。人成长之后总会迎来新生。他后来又遇到一个南方姑娘,两情相悦,对方也很愿意接纳他的儿子。两人结婚后定居在了珠海,孩子也接过去开始上小学。生活又走上了坦途,但豪弟依然有烦恼,这似乎是人生的常态,只不过在低谷时烦恼多一些,在坦途时烦恼少一些。没有烦恼就不是真实的人生了。

聊天中他跟我畅想着假如当年他不离开家乡就在乡政府上班到今天会怎么样?是不是会比现在安稳舒服?因为他目前工作依然需要经常出差,特别是疫情之后更是多了一层烦恼。在这种烦恼不断的日子里,他似乎有点向往那种坐办公室安稳的日子。

但会更舒服吗?安稳可能安稳了,但舒服却未必。在体制内上班同样有体制内烦恼,我们看不到,不代表它们不存在。也许一个体制内的人更有说服力,我并不敢忘言。但人到中年,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摆脱不了中年人的苦与乐,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生时期,我们怎么可能就舒舒服服地走过呢?

说到我自己,2006年从高中辞职后,一直北漂,偶尔也会想老家那种岁月静好的安稳生活是不是更好?但这种想法也只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老家的生活不一定会岁月静好,北漂的生活也不见得如外人所想象的那么糟。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所有看似杂乱无章的点最后会连成线,这就是我们生命的乐章,也许低沉,也许高亢,但却是一首独一无二的乐章,只属于我们自己。

愿我、豪弟以及所有的中年人过好自己的生活,不负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