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微习惯的锚点行为选择,有几个度量因素:物理位置、发生频次、主题目的。

1、物理位置:新习惯发生的地点要跟锚点行为发生的地点相匹配。比如,我想培养的“工作日下午做广播体操”习惯发生的地点在楼梯间(因为有电梯,步梯的楼梯间很少有人走动),而我选择的锚点行为“去卫生间”发生的地点在刚好在楼梯间附近的卫生间,出来卫生间转个弯就到楼梯间,很方便。这就是物理位置的匹配。

2、发生频次:新习惯发生的频次要跟锚点行为发生的频次相匹配。比如,我想培养的“早晚阅读”习惯发生的频次是每天2次,早上1次,晚上1次,而我选择的锚点行为“冥想”发生的频次也基本上是每天2次,早上1次,晚上1次;冥想之后刚好开始阅读。这就是发生频率的匹配。

3、主题目的:新习惯的主题或目的要跟锚点行为的主题或目的像匹配。比如,我想培养的“晚间冥想”习惯的目的是为了平静、放松、解乏,好为接下来的晚间阅读做准备,而我选择的锚点行为“冲个热水澡”也有放松、解乏的目的,而且“冥想”行为可以联想到“斋戒”,冲热水澡相当于“沐浴”,这就跟传统的“斋戒之前要沐浴更衣”的观念相契合,所以它们之间的关联就比较容易发生。这就是主题目的匹配。

所以,在为自己的新习惯选择锚点行为时,并不是随意安排的,需要考虑以上三个匹配因素,匹配度越高,培养新习惯成功的几率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