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的斯多葛主义者
我认为,有一些人,他们的个性特别适合于斯多葛主义。即使没有人正式将斯多葛主义介绍给他们,他们也能够靠自己领悟到这种人生哲学。这些“天生的斯多葛主义者”始终是乐观的,并且欣赏他们所处的世界。——《像哲学家一样生活》
看完了《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我觉得我就是作者所说的“天生的斯多葛主义者”。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斯多葛主义闻所未闻。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就是一名斯多葛主义者。因为斯多葛主义所倡导的价值观和心理技巧在我身上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且我每天可能都在无形中实践着。
斯多葛主义的价值观
- 追求简单平实的生活。
- 追求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 追求通过理性与反思过上一种良好的生活。
以上这些价值观都是我所追求的。
斯多葛主义的心理技巧
1. 消极想象
我们人类的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知足;努力工作、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之后,我们会惯常地失去对所渴望事物的兴趣。我们得到的并不是满足的感觉,而是感到有些乏味,并且作为对这种乏味的反应,我们会继而形成新的、更大的欲望。
我们怎么能够做到珍惜当前所拥有的人和事物,而不是永远感到不满足呢?“消极想象”这个心理技巧正是为了这个目标而设置的。概括来说就是把事情往坏处想。
比如婚姻。当初我们遇到心爱的人,经过甜蜜的爱恋之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归于平淡,甜蜜的爱恋开始消退,我们开始厌倦平淡的婚姻生活,甚至对另一半感到不耐烦。针对婚姻与爱人的消极想象:假如明天我的爱人永远离我而去,我会怎么样?
比如孩子。当初孩子刚出生时躺在我们的臂弯中,初为人父母的欣喜充盈心间。看着她步履蹒跚、牙牙学语,我们更是感到造物主的神奇和伟大。然而随着孩子一点点地长大,喜悦之情开始消退,看到他们弄洒了水杯、弄坏了玩具,我们开始心生厌烦,甚至觉得他们是生活的累赘。针对孩子的消极想象:假如今天是我跟孩子相处的最后一天,明天因为一些极端的事件永远失去了她,我会怎么样?
这样的消极想象适用于任何我们当前拥有的人和事物。我们已经习惯身边的人和事物,觉得他们的存在理所当然,从来没有想过失去他们会是什么感觉。消极想象正是人为地制造“失去”的感觉,打破理所当然的存在,从而重新珍惜我们曾经渴望而现在已经麻木的人和事物。
2. 控制的三分法
围绕我自身的所有事物可以分为三类:我能完全控制的;我完全不能控制的;我能控制一部分但不能完全控制的。
对于我能完全控制的事物,我会倾注大部分的精力,全力以赴。比如,拥有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价值观,这是我能完全控制的事情,我会花大量的时间孜孜不倦地完善它们。
对于我完全不能控制的事物,彻底地忽略掉,哪怕一分钟都不要在上面浪费时间。比如,明天会不会下雨、太阳会不会照常升起,这是我完全不能控制的事情,我根本就不会费那个心思,哪怕一分钟的担忧都是一种浪费。
对于我能控制一部分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物,进一步采用目标内化的策略,以减少失败时的失落感。比如,我要参加一场羽毛球比赛,能不能赢得比赛是一件我能控制一些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情,怎么办?与其担忧能不能赢得比赛,不如目标内化:我的目标并不是为了赢得比赛,而是在比赛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最好状态。赢得比赛是不可控的,而发挥自己的最好状态是可控的,这样就完成了由外部目标向内部目标的迁移。只要我尽了力发挥出了最好的状态,就算完成了内在的目标,即使没有赢得比赛,我也不会懊悔。
3. 宿命论
斯多葛主义所说的宿命论,是针对过去和现在的宿命论,而不是针对未来的宿命论。
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做任何的改变,这是一个常识。然而太多的人却违反这个常识,陷于过去而不能自拔,他们常用的思维模式就是“要是……就好了”。比如,要是我提前送她去医院就好了,要是我不这么早结婚就好了,要是我不选择这条路就好了,不一而足。
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是不能改变的,因为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下一秒就会变成过去的事情。时间不停息地流向过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坦然地接受当下,不纠结,不焦虑,用心感受正在逝去的每一分每一秒。
我们对过去和现在应该抱有宿命论的观点,接受这是上天的安排。无论是发生了令人欣喜的事情还是令人悲伤的事情,都已经被上天所注定。多想无益,徒增烦恼。
一个优秀的人应该迎接命运的织布机为他织出的所有经历。不啼哭,不哀叹,不悔恨,亦不留恋,勇往直前。
4. 自我否定
斯多葛主义所说的“自我否定”包含两个层面的心理实践。一个是拒绝享乐,一个是拥抱适度的不适。
关于拒绝享乐,我们可以用一个当下比较流行的说法来诠释,那就是“推迟满足感”。
人们都喜欢快乐,但是要区分真正的快乐和虚假的快乐。很多快乐只是一种假象,引诱我们咽下去,却反噬我们自身。斯多葛主义的导师塞涅卡说的最为透彻:追求快乐就像追逐一只野兽,当野兽被追上时,它会转过身来扑向我们,把我们撕成碎片。
吃甜食是一种快乐,看电视是一种快乐,刷抖音是一种快乐,听别人的甜言蜜语也是一种快乐,但这些快乐却是一种虚假的快乐,特征之一就是享受过这样的快乐之后会有一种懊悔感在心中升起。而真正的快乐却是深刻而持久的,比如读书滋养心灵带来的快乐、锻炼强身健体带来的快乐、亲情互动带来的快乐以及友谊带来的快乐,发自内心,耐人寻味,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快乐。
关于拥抱适度的不适,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自找苦吃”,自己给自己找点小麻烦。比如在寒冷的天气,外面寒风刺骨,不老老实实地呆在温暖的房间里,偏要出去溜一圈,体验一下寒冷彻骨的感觉。斯多葛主义为什么要提倡这么做?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消极想象”的延伸、行动上的响应。消极想象只是一种心理活动,想象我们失去拥有的人或事物后会怎么样。“自找苦吃”就是付诸于行动,用亲身体验来验证失去这些事物后会怎么样。比如上面的例子,我们住在房子里,享受着温暖舒适的生活,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有些厌倦,我们能想象没有房子的庇护露身于寒冷的旷野中那种感受吗?最直接的感受方式就是在恶劣的天气中走出去,直面一下狂野而残酷的原始自然。当我们再回到自己的家里时,那种对温暖舒适生活的渴望和珍惜便变得尤为强烈了。
“自找苦吃”除了让我们珍惜当下拥有的人和事物外,还有另外一个功用:我们享受当下拥有的一切,但却时刻准备着放弃拥有的一切。斯多葛主义不排斥人们享受生活,甚至不排斥人们拥有更多的财富,但斯多葛主义却教导人们不要执着于外在的事物——金钱、名声、以及关系。一个斯多葛主义者,不渴望他没有的东西,而是欢愉地享受正好来到他面前的东西,并随时准备着放弃这些东西。“自找苦吃”的练习正是一种“时刻准备着放弃拥有的一切”的预演,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同时也对失去我们拥有的一切后怎样生活有了心理的预期和实践上的准备。
5. 理性反思
践行任何一种人生哲学,都需要理性反思的能力。哲学是生活的理性,是理性的生活。没有理性,就无法通往哲学之门。
对日常生活的反思,是一个人走近任何一种人生哲学的必然途径:这就是生活所能提供的全部吗?这就是我想要过的生活吗?
斯多葛主义建议我们定期对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深入思考:我们是怎么应对这些事件的?而根据斯多葛主义的原则,我应该怎么应对这些事件?
斯多葛主义的另一位导师赛克提乌斯在临睡前会问自己:你今天治愈了自身的什么病患?抵制了自身的什么弱点?你在哪方面显示出有所进步?
那么你呢?你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问过自己吗?
写在最后
可能我的个性跟斯多葛主义不谋而合,以上这些心理技巧我或多或少都运用过。
经过生活的磨炼,我领悟到了一种人生哲学,但我并不知道它叫什么。今天我才知道:我所经历的,古人都已经历过;我所思考的,古人都已思考过;人性历经千年从来没有改变过。
斯多葛主义的思想光芒穿越二千多年投射在我身上,让我仰慕古圣先贤的同时倍感欣喜,因为我与他们跨越二千多年的时空产生了思想交汇,产生了某种心灵上的契合。
我亦倍感欣慰:生活在狠狠鞭打我的同时也给与了我丰厚的馈赠,我并没有白白浪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