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 第三章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阿谀谄媚的人,心中是少有仁义的。“

心得

天道忌巧,君子守拙。

孔子在诸多章节中表达了对“巧伪”的反对和对“拙朴” 的赞赏。比如: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孔子对曾参的评语“参也鲁”,倒是让我有些意外。儒学正统是靠曾子、子思、孟子师承传递下来的,可见曾参是学到孔子思想真髓的。

这样一个弟子,孔子对他的评价竟然是“笨拙迟钝”?

仔细想想,是我自己会错了意,受当今社会功利思想的毒害太深,本能地觉得“木讷迟钝“就是不好的,“聪明伶俐”就是好的。却不曾想到也许是黑白颠倒了。

正是因为曾参的“鲁”,才不会投机取巧走捷径,才不会到处侃侃而谈吹牛皮,才不会自持聪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才不会这个关节没弄通就贪恋下一步,才会稳扎稳打,日拱一卒,不期而至。

后世的曾文正公,深得此道。他曾说:

“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他做学问,靠这就是这种“笨”工夫,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后来行军打仗,也是靠这种“笨”工夫,“结硬寨,打呆仗”,一点一点蚕食太平天国,最终取得军事胜利。他的方法看起来笨拙呆板,但背后蕴含着流转不易的大道,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学习。

为什么善于花言巧语、阿谀谄媚的人,心中是少有仁义的呢?因为这样做的人,心中的欲求不想通过正道去获取,只想行诡道走捷径,用不义的手段去获取。内心仁义的君子是羞耻于这么做的。

当今社会,以“巧伪”为风尚,以“拙朴”为羞耻。很多人耍一些小聪明,获取一些小利益,沾沾而自喜,还觉得自己挺了不起呢!殊不知已经误入歧途!

如果这个社会,巧言令色的人,活的无比舒畅,诚实质朴的人,活得无比憋屈,那才真是黑白颠倒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