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利谈孔子
这个周末,刚刚看完尤瓦尔·赫拉利的《今日简史》,再加上之前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他的“简史三部曲”,算是全部泛读了一遍。
尤瓦尔·赫拉利是我非常喜欢的全球顶级的学者和作家,他的“简史三部曲”,针对人类社会,展示了一个宏大开阔的视野,犹如站在云层之上,去俯瞰智人这个物种的发展和变迁。
今天,我并非要写《今日简史》的读后感,而是阅读的过程中,意外地看到赫拉利有一段对孔子和儒家的不俗见解,有感而发,说一点自己的体会和反思。
赫拉利之所以提到了孔子,以及儒家的礼仪,是基于他一个深刻的洞察:
让人生有意义、让人有身份认同的故事,虽然都是虚构的,但人类还是得相信这些故事。那么,怎样才能让人感觉故事是真的呢?早在几千年前,祭司和巫师就已经找到了答案:靠各种仪式。“仪式”是一种神奇的行为,能让抽象变得具体、虚构变得真实。
接下来,赫拉利对孔子以及儒家思想做了一个精辟的论述:
赫拉利作为一个犹太学者,对东方的儒家学说和先贤孔子,有着这样中正深刻的理解,让我敬佩不已。
世上很多的人,对自己不真正了解的思想学说,存有傲慢与偏见。
对于孔子和儒家的傲慢与偏见,不但在现代西方存在,在他的诞生地实际上更为普遍。很多中国人甚至都没有读过《论语》,也没有真正了解过孔子的一生,只是听了一些历史上君君臣臣、三从四德的传闻,就对孔子不屑一顾,对儒家嗤之以鼻,轻松地扫入了垃圾堆。
从赫拉利对待孔子和儒家的态度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种更为开阔、包容、中正、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相信,赫拉利作为一个全球视野的学者,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儒家的学说只是他广阔视野中的一隅。他并非儒家的信徒,对孔子的思想和学说也不会百分百的认同,但他对对孔子的崇敬,对儒家学说的深刻洞察,甚至超过了很多儒家的信徒。他对儒学所表现出来的不偏不倚的中正态度,恰恰符合孔子的中庸之道。
这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对历史先贤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对曾经深刻影响人类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儒家学说一种审慎的公正。
对于任何一个曾经影响过世界,或者说至少影响过一个文化区域的宗教或学说,都不应该用浅薄的偏见去武断地下结论。
如果想要去评判它,那就首先去了解它。否则就应该大方地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不是说它错了,或者说是一坨垃圾而已。
如果从来就没有尝试去了解一个事物,就断定它毫无价值,或者说大错特错,那就是最大的傲慢与偏见。
扪心自问,我对待自己不了解的思想学说,是怎样的态度呢?是不是在完全无知的情况下,就随意评判过它们呢?
我需要对自己诚实,承认自己的无知,遵循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信条,而不是心存傲慢与偏见,不懂装懂,随意下结论或加以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