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狱中题壁”诗
周日去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游览,看到“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 狱中题壁,谭嗣同
我们通常对后两句非常熟悉,上学的时候大概都背过。但对前两句就没什么印象,也不大了解其含义。
我赶紧上网查了一下,才知道这两句引用了两个典故,都来自于《后汉书》。
“望门投止思张俭”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张俭传》。
原文为 “张俭亡命困迫,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讲述的是东汉时期,山阳高平人张俭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其反诬 “结党”,被迫逃亡。逃亡途中,张俭每到一处便投奔人家请求收容,人们因敬重他的声名和德行,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收留他。
此处谭嗣同以张俭之事,表达对出逃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牵挂,希望他们能得到保护 。
“忍死须臾待杜根”的典故出自《后汉书·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东汉永初元年,杜根被推举为孝廉,担任郎中,当时和熹邓太后执政,杜根认为汉安帝已长大成人,反对邓太后长期摄政,便上书直谏。太后大怒,下令将杜根装入布袋中扑杀,执法者因同情杜根而暗中保护,行刑时未用力,之后用车将其接出城,杜根得以苏醒。太后派人检查时,杜根装作假死,甚至眼中生蛆,太后信以为真,杜根才得以逃脱,到宜城山中做了十五年酒保。直到建光元年,邓氏一族倒台,汉安帝昭告天下寻找杜根的子孙准备录用为官,此时杜根刚回到老家,就被奉为公车,又拜为侍御史。
谭嗣同引用此典故,是希望维新派人士能像杜根一样忍死求生,等待时机,以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后两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则彰显了谭嗣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他愿以死来唤醒国人,为变法牺牲。
对于 “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不同解读,一种说法是 “去” 指康有为,“留” 指谭嗣同自己,二人虽一去一留,但都为变法做出贡献,肝胆相照;另一种说法是指谭嗣同的浩然之气如昆仑山一样雄伟,永留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