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在2024年总结中,我提到过,新的一年要启动一个成长读书会。
它属于“终身成长”社群的一个模块,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构建终身成长操作系统。
1月10日,成长读书会的第一期已经启动,本期阅读的书籍是《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
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一是我本身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从多年前就开始涉猎一些心理学书籍。
二是我对存在主义也比较感兴趣,新的一年刚好有针对存在主义做主题阅读的打算。
所以,当看到这本书时,就心中种草,这次就借着成长读书会的契机,提上了阅读日程。
什么是存在主义心理学?
存在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它的诞生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和社会文化背景。
存在主义哲学是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重要基石。像克尔凯郭尔、尼采、萨特和海德格尔等哲学家的思想对存在主义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哲学家强调个体的存在、自由选择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例如,萨特提出 “存在先于本质”,意味着人首先存在,然后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定义自己的本质。这种观念为存在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体的自我创造和主观体验提供了哲学依据。
存在主义心理学兴起于 20 世纪中叶,当时社会正经历巨大的动荡和变化。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使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在战争期间,人们目睹了大规模的死亡、破坏和人性的堕落。传统的价值观,如对进步、理性和道德秩序的信念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战争使人们开始思考个体生命的脆弱性、不确定性和死亡的必然性。科技的快速发展也让人们感到迷茫和孤独。工业社会的高度机械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使得人在生产过程中逐渐成为机器的附属品。科技的飞速发展虽然带来了物质生活的便利,但也导致了人的异化。在这种背景下,存在主义心理学试图从个体的内部体验出发,探索人类在困境中如何寻找生活的意义。
核心概念
1. 存在
存在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存在是首要的。这里的存在不仅仅是指生理上的存活,更是指个体作为一个有意识、有情感、能思考的主体在世界中的呈现。例如,一个人在生活中不断地与周围环境互动,通过自己的感知、认知和行动来彰显自己的存在。它认为人不是被预先定义好的,而是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塑造和定义自己。就像一个人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每一次的尝试和决定都是在探索自己的存在方式,是成为一名医生、艺术家还是商人,这种选择体现了个体对自身存在的构建。
2. 自由
存在主义心理学高度重视人的自由。它认为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有能力做出选择。这种自由不是绝对的、毫无约束的自由,而是在一定情境和责任下的自由。例如,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他可以选择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逃避。然而,这种自由也伴随着责任。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他就必须为这种选择所带来的后果负责。比如,一个人选择放弃稳定的工作去追求自己的创业梦想,他就要为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失败等后果负责。这种自由与责任的观念,促使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选择时,更加谨慎和深思熟虑。
3. 责任
责任是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关键要素。个体不仅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还要对自己的存在负责。这意味着个体不能将自己的生活困境或者心理问题完全归咎于外部环境。例如,一个人陷入了抑郁情绪,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工作压力或者家庭问题导致的,而应该意识到自己在面对这些压力时的应对方式以及对自己情绪的责任。这种责任观念有助于个体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活中,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来改善生活状态。
4. 意义
寻找生命的意义是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主题之一。在一个看似有些荒诞、无目的的世界中,个体需要寻找和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例如,对于一些从事志愿者工作的人来说,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意义的寻找是一个非常个体化的过程,不同的人可能在不同的事物中发现意义,如艺术创作、体育运动、宗教信仰等。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当个体能够找到并投身于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时,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
5. 焦虑
焦虑是存在主义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被看作是个体在面对自由、责任和寻找意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绪体验。当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和责任,同时又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或者能否找到生命的意义时,就会产生焦虑。例如,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选择未来的职业方向时,会因为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能实现自我价值、是否能够适应职场等问题而感到焦虑。这种焦虑不是病理性的,而是正常的人类存在状态的一部分,它提醒个体要认真对待自己的选择和生活。
6. 自我超越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有自我超越的能力。这意味着个体能够超越自己当下的局限,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局限。例如,一个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体育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就是一种自我超越。它可以通过不断地挑战自我、突破自我来实现。自我超越有助于个体在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可能性,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存在层次。
7. 本真
本真强调个体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存在。它要求个体不要被社会的期望、他人的评价等外部因素所左右,而是要按照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价值观来生活。例如,一个人真正喜欢绘画,但因为家人期望他从事金融行业而选择了金融工作,这就不是一种本真的生活。存在主义心理学鼓励个体寻找和保持本真,这样才能真正地体验自己的存在,在自由的选择和责任承担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主要观点
1. 存在先于本质
存在主义心理学秉持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认为人首先是存在,之后才去定义自己的本质。这意味着个体不是生来就被某种固定的性格、命运或目的所决定。例如,一个人不是天生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或者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而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塑造这样的形象。个体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可能性时,如职业选择、人际关系等,都有自由去决定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2. 自由带来责任
自由选择伴随着责任。个体对自己的选择负有全部责任。比如,一个人选择了追求高风险的创业之路,他不仅要享受可能获得的成功带来的成果,还要为可能面临的失败负责。这种责任是不可逃避的,因为选择本身就是个体基于自己的意志做出的。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们不能将自己的不幸或者困境完全归咎于外部环境,如家庭背景、社会制度等,因为在每一个选择的节点上,个体都有一定的自主性。
3. 孤独感的必然性
在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视角下,个体在世界中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感不是指物理上的独处,而是一种心理上的状态。即使一个人处于人群之中,他仍然可能感到孤独,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意识和体验。例如,在社交场合中,人们可能会觉得尽管周围都是人,但很难真正有人完全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孤独感是人类存在的一个基本特征。
4. 焦虑是存在的一部分
焦虑也是存在主义心理学重点关注的情绪。它被视为个体在面对自由和责任时不可避免的心理反应。当个体意识到自己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又要承担选择的后果时,就会产生焦虑。例如,一个学生在面临高考后的志愿填报时,因为意识到这一选择对自己未来人生的重大影响,会感到焦虑。这种焦虑不是病态的,而是提醒个体要认真对待自己的选择,是个体在思考自己存在方式过程中的正常情绪。
5. 意义的个体性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生命的意义不是预先给定的,而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去寻找和创造的。不同的人可能会在不同的事物中发现意义。例如,对于有些人来说,在宗教信仰中能找到生命的意义,他们通过祈祷、参加宗教仪式等活动,感受到自己与某种更高力量的联系,从而赋予自己的生命以价值;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可能在艺术创作中发现意义,他们通过绘画、音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作品的完成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6. 在(困境)行动中寻找意义
强调个体在面对困境甚至是荒诞的世界时寻找意义的价值。例如,在经历重大灾难如地震、战争后,人们可能会陷入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思考。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可以通过对这些经历的反思,在帮助他人、重建生活等行动中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这种对意义的寻找能够帮助个体克服绝望情绪,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7. 个体的本真存在
本真意味着个体要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存在。它要求个体按照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价值观来生活,而不是被社会的期望、他人的评价等外部因素所左右。例如,一个人如果真正热爱自然和户外活动,但因为社会普遍认为金融行业的工作更有价值而选择了金融工作,并且在工作中一直压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这就不是一种本真的生活。存在主义心理学鼓励个体去发现和保持本真,这样才能真正地体验自己的存在,在自由的选择和责任承担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8. 人有自我超越的潜能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有自我超越的动力和能力。这种动力来源于个体对更充实、更有意义的存在的追求。例如,一个人在经历了一段失败的感情后,可能会通过自我反思、学习新的沟通技巧等方式超越之前的自己,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得更加成熟。自我超越可以帮助个体突破自己当下的局限,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局限,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存在层次。
人的存在结构
人们在一些情况下会思考人生大问题,这些情况往往与生活中的重要经历、转折以及内心的深度反思相关。
- 什么是爱?
- 什么是幸福?
- 什么是自由?
- 什么是责任?
- 什么是成功?
-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 我要如何走完自己的一生?
- 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 当我走完自己的一生时,能否坦然面对死亡?
从存在主义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些人生大问题,都跟人的存在结构有关。
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人,是被抛入世界的存在着。
人来到这个世界并非出于自身的选择,而是突然地、毫无准备地被 “抛” 入其中。这种 “被抛” 状态强调了人类存在的偶然性,没有任何预先设定的目的或计划。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时间、地点、家庭背景等基本条件,这些既定的事实构成了人们存在的起点,但却不是人们自主选择的结果,体现了一种无根基的状态,人们必须在这种既定的、无法改变的初始条件下开始构建自己的人生。
人们不得不接受自己所处的各种既定环境和条件,无论是身体特征、社会文化环境还是历史背景。一个人可能出生在贫困地区,面临资源匮乏和发展机会有限的困境,但这是他无法改变的 “被抛” 现实,他只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努力生存和发展。这种接纳并非消极被动,而是在认识到无法改变的前提下,积极地与现实互动,寻找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尽管人是被抛入世界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拥有自由和责任去塑造自己的存在。人们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在既定的世界中定义自己是谁、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生活。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即使受到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一定限制,人们仍然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做出决定,选择是顺应家庭期望还是追求自己的兴趣,这些选择逐渐勾勒出个人独特的人生轨迹,体现了人在被抛入的世界中积极寻求自我实现的努力。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欧文·亚隆对人的这种存在结构过了一个经典的总结:
- 我们终有一死;
- 在决定性时刻,我们是孤独的;
- 我们不得不选择自己的生活;
- 我们要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努力创造意义。
生活困境
本书的作者,博·雅各布森,根据人的存在结构,用六个章节分析了人类面对的生活困境,以及存在主义心理学是如何应对这些生活困境的:
幸福与痛苦(第2章):当我知道生活不可避免地包含痛苦时,我怎样才能得到幸福?
爱与孤独(第3章):在爱的关系中,有可能克服我基本的孤独吗?在爱的关系中,我还能够做自己吗?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可能找到爱?
逆境与成功(第4章):在事故、丧失或其他严重的生活事件之后,当我发现自己身陷困境,我怎样处理这种情况,才能让自己从中获得成长,而不是退缩或停滞不前?
死亡焦虑与投入生活(第5章):知道死亡可能随时降临,我怎样才能够超越自己的焦虑,并全身心地投入生活?
选择与责任(第6章):考虑到我的身体、经济和社会现实,以及我无法要求的出身,我怎样才能基于这些现实做出积极和建设性的选择?我又该如何通过这些选择创造一种有价值的未来生活?
混乱与意义(第7章):考虑到我们现今世界的纷乱复杂,我怎样才能确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为其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
本真性的定义
如果你在面对这些生活困境时,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那么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会说,你过着一种本真的生活。
作为人类,你面临着一个关乎自己生活的重要选择。你可以说,我要像其他人一样,我做别人期望我做的事,我努力像其他人一样存在。你也可以说,我相信对我来说,有些选择比其他选择更重要、更合适、更正确;我必须弄清楚哪些是我应该做的重要和正确的事情,而且我将努力照此生活。在存在主义心理学中,后一种选择被称为“本真地生活”。
本真意味着真诚或所谓的真实。本真地生活意味着真实地生活;也就是说,按照自己内心的信念、信仰和价值观来生活。
存在主义哲学家约翰·麦奎利这样定义本真性:如果一个人拥有他的自我,并以自己的想法来塑造这个自我,那么他的生活就是本真的。
本真的生活
在存在主义心理学中,本真的生活是一个核心概念,它关乎个体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实现自我、面对生活困境并找到生命的意义。
1. 遵循内心信念与价值观
本真地生活意味着真实地按照自己内心的信念、信仰和价值观去行动。这并非意味着完全摒弃外部影响,而是在面对生活选择时,能以内心的声音为指引,不盲目顺从他人或社会的期望。例如,有些人可能在职业选择上,不顾及家人期望的高薪稳定职业,而是坚定地追求自己热爱但可能充满不确定性的艺术道路,因为他们深知这符合自己内心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2. 面对基本生活困境的立场
人类面临着如死亡、孤独、自由与责任、意义感等基本生活困境,本真的生活要求个体在这些困境中找到自己的独特立场。在面对死亡这一困境时,本真生活的人能够正视死亡,不逃避对死亡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合理规划生活,使生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具价值;在面对孤独时,他们能接纳孤独是生命的一部分,同时积极寻求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而非为了逃避孤独而盲目融入不适合自己的群体。
3. 个体的自我决定与成长
本真的生活与个体的自我决定紧密相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个体要积极确定并追求自己的生活目标。在青年时期,可能是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年时期,或许是在事业上追求突破或在家庭中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老年时期,则是回顾一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与总结。通过不断地自我决定和自我创造,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逐渐成长,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本真生活的重要体现。
4. 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责任担当
本真的生活还体现在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责任的担当上。罗洛・梅强调存在性内疚是人们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它促使个体反思自己未实现的生命潜能,从而重新规划余生,努力实现这些可能性。这意味着本真生活的人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去,不回避曾经的错误或未竟之事,而是积极采取行动去弥补或改变。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他们也不会轻易放弃,而是将其视为成长的机遇,努力克服困难,承担起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塑造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