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我闲余时间一直在读《论语》,并且最近开始写札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今天上班,在等公交车的时候,突然灵光一闪:为什么不能大家一起读呢?相互切磋,共同成长,岂不是更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于是就有了这篇突发奇想的文章:邀请志同道合的朋友共读《论语》,相互切磋,共同成长。

我觉得《论语》是非常适合大家一起共读的文本,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论语》 语录体的松散结构,非常适合共读学习。

每个章节篇幅很小,章节之间关联性不强,非常适合每次一个章节拿出来共读讨论。

而且,不管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都毫无违和感,不影响理解,不影响进度。方便一些读友随时加入,随时退出。

这些特点是其它书籍所无法比拟的,是完美的共读文本。

第二,《论语》是儒家思想的权威经典,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仔细阅读和体味。

儒家的思想,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不管是喜欢也好,讨厌也好,无视也好,都无法绕过。

因为儒家的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已经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

你每天工作和生活,都无形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你可以不屑,你可以装作看不见,但文化的力量就在那里,环绕着你我,影响着你我。

与其困惑,不如切入,研究一下它究竟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对于我们来说更有意义。

第三,《论语》宣扬的道德价值观念,具有普适性,值得我们好好地讨论辨析。

对于《论语》 的文本以及思想,任何专业、任何行业的人都可以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共读会正是需要这样的基础和氛围,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都可以参与,只要你对日常的道德价值观念等话题感兴趣。

为什么市面上大部分书籍并不适合共读?要么是专业书籍,只适合于专业人士阅读;要么是限于某一领域,受众读者太少;要么是文本前后结构逻辑关联性太强,不能中断、不能跳读;要么是文化背景有隔阂,不熟悉,产生不了兴趣。

《论语》完美避开了这些所有缺点,成为共读性非常好的一本书。

第四,《论语》文本的文学价值,也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细细赏析。

我们往往把《论语》定位为一部文化经典,更关注它的思想性,但《论语》文本的文学价值同样值得关注和欣赏。

在先秦诸子散文中,《论语》在文学性上可能稍逊于《庄子》和《孟子》,但它语言简练,浅近易懂,用意深远,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堪称先秦散文的典范。

下面,我简单说明一下我对《论语》共读会的设想:

首先,这是一种松散形式的读书会,不带有任何商业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读书的乐趣。所以,希望真正以读书为乐趣的朋友加入。

其次,这个共读会只读《论语》,没有别的选择。所以,希望真正喜欢《论语》的朋友加入。

最后,我简单描述一下共读会的运作形式,希望朋友们预先有个心理准备,以考虑自己的时间是否合适。

共读会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运行。以线上为主,以线下为辅。

每周组织一次线上共读会,采取微信视频会议的形式,时间一般会选在某个工作日的晚上(具体时间大家磋商),1个小时左右。

每两个月组织一次线下共读会(只限于北京读友),采取公园或咖啡馆聚会的形式,时间一般会选在某个周末的下午(具体时间大家磋商),2~3个小时左右。

以上是我的大概设想方案,具体情况还需要大家一起磋商。

我本人是懒散派,不爱太操心,也不太擅长搞组织运营,所以,共读会的总体运行原则以灵活、方便、简单、易行为主。毕竟我们的目的是读书交流,形式上可以不必多讲究。

如果您也喜欢读《论语》,而且希望跟大家一起讨论切磋,欢迎在下面留言。我看到后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