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勇于践行

1毛泽东在走出韶山冲之前,完全是一个懵懂无知的乡村少年,除了个性中的倔强坚韧和热烈的求知欲,他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 但从十六岁走出韶山冲开始,他似乎启动了开挂模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边界,疯狂地吸收各种知识、理论、学说、主义。 他不是吸收这些死的知识学说,而是能够活学活用,应用于社会实践,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不断地突破自己,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他...

阅读全文

安定内心,活在当下

1​​​​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 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 2人立定志向之后,就有了奔头,一心一意朝着目标努力,心也就安定下来,静心远虑,一步一步接近目标。 立志是活在当下的前提。只有参照着未来的目标,活在当下才能心...

阅读全文

立定志向,勿忘勿助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人生在世,最要紧的就是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立志这件事情,感觉上古人比今人做得好。原因是古代的士子多读圣贤之书,而圣贤对立志这件事很是看重,反复叮咛。耳濡目染之间,自然会早立志向,...

阅读全文

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吗?

老谋子早期的很多作品当真不错,像《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有话好好说》、《我的父亲母亲》等,而后期的作品不如人意,不是导演的水平下降了,而是时代不同了。 可见时代对个人的影响实在是很大,这一点在《活着》这部电影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个人在时代的浪潮中如水上浮萍,随泼逐流,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唯有豁达与坚韧才能穿越时代,存活下来。...

阅读全文

你好,卡拉马佐夫兄弟

卡拉马佐夫三兄弟像极了人生的三个阶段:青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 老大米嘉:感性,冲动、莽撞、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但善良和正直的天性没有泯灭,有道德底线。很像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做事冲动,莽撞任性,还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直到碰得头破血流,于是便增加了一些人生的经验,获得了一些人生的感悟。 老二伊万:理性,沉思,冷静,对世俗充满怀疑,对固守的一起发...

阅读全文

读论语孟子法(转自网络)

——季谦先生2009年8月27日讲于庐山东林寺 我的前言我最近读朱熹《读论语孟子法》,先生引用程子之言,谈及论孟读书之要,不过寥寥数语,却是道尽读经之妙。不禁拍案叫绝,熟读而玩味之。上网搜之,无意中偶见此文,貌似杂乱无章,细细读来,竟然直达肺腑,受益良多。便觉得如此好的思想体悟,应广而播之,使众获益。遂略加整理,以供传习。 (以下为季谦先生演讲原文) 一、开...

阅读全文

我这样理解“知行合一”行不行?

“知行合一”本来是一个挺平凡的词儿,但经过明朝大哲学家王守仁发挥之后,就突然间变得高不可攀了。我们普通人甚至都搞不清楚它到底是啥意思了。 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知行合一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知行一致,表里如一,所想的就是所做的,所做的就是所想的。 这样理解是不是挺简单,也很自然。反正我觉得这样理解完全没有问题,在翻阅了王阳明的《传习录》之后,我仍然觉得这样理...

阅读全文

你能接受自己的命运吗?

我年轻的时候,像拉斯科尔尼科夫一样,是不相信命运的。命运是个什么东西,见鬼去吧!我要把命运牢牢地握在自己手里! 为了这个野心,我蠢蠢欲动,甘愿冒各种危险,去突破自己意志的边界。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了人,他不认为这是犯罪,只是他心中超人意志的一次冒险。他错了吗?他觉得自己没有错!为什么历史上那些超人可以杀人越货,视人命如草芥,他为什么不可以?“我是虱子吗?没有人承...

阅读全文

天生的斯多葛主义者

我认为,有一些人,他们的个性特别适合于斯多葛主义。即使没有人正式将斯多葛主义介绍给他们,他们也能够靠自己领悟到这种人生哲学。这些“天生的斯多葛主义者”始终是乐观的,并且欣赏他们所处的世界。——《像哲学家一样生活》 看完了《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我觉得我就是作者所说的“天生的斯多葛主义者”。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斯多葛主义闻所未闻。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

阅读全文

如何学习(六)—— 学会如何学习

最近刚刚在MOOC平台Coursera上学习了一个课程:《学会如何学习:帮助你掌握复杂学科的强大智力工具(Learning How to Learn)》,推荐给大家。 虽然是英文视频,但有中文字幕,学习起来不算吃力。以下是我这门课的成绩。 主讲的两位导师Barbara Oakley和Terrence Sejnowski都是相关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能够直接聆...

阅读全文